9001cc金沙登录(中国)·官方入口

搜索
行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 7万亿开局!乡村振兴战略五大发力点

发布时间:2020-04-24

  “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近日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强调。)



乡村振兴战略五处发力(韩俊专访摘要)


一、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


  1、重新发现并利用好乡村多元价值
  2、使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互协调,形成双轮驱动
  3、努力实现“五化”:
  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
  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
  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四个“优先”抓好“三农”


  1、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

        ①县委书记为“一线总指挥”

        ②作为培养提拔干部的重要途径

  2、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 :

        ①构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  

        ②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

        ③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3、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

        ①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

        ②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

        ③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

        ④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

        ⑤2018-2022总投资需求7万亿                         

  4、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

        ①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②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③继续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三、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为根本


   1、深入推进农业的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

   2、农产品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

   3、大力发展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4、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业产业链的收益

   5、粮食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


四、坚持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1、把文化建设放在乡村振兴更加重要的位置

  2、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3、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


五、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乡村振兴要从容建设


  1、遵循乡村发展规律

  2、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能不顾农民意愿

  3、扎实做好市县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乡村振兴战略五处发力(《瞭望》新闻周刊专访原文)


  截止到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已近两年,顶层政策设计持续完善。其中,省区市每年向党中央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的制度已建立,并延伸建立市县报告制度。到2019年底,省区市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


一、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


  《瞭望》: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呈现出什么样的局面?


  韩俊:1995年我国农村人口达到顶峰时为8.6亿人,到2018年农村常住人口已降至5.6亿人,减少了3亿人。下一步,如果按照2030年我国人口峰值14.5亿人、城镇化率70%来测算,未来1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还将减少1.3亿人左右。


  现在,户籍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201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3亿人,城镇化率按常住人口计算接近60%,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足44%,相差16个百分点,也即约有2.26亿农民长期生活在城镇,但还未有户籍身份。


  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全国离开土地的农民有2.88亿人,其中常年举家外出务工经商的有3000万户。过去40余年,农民大规模离土离乡,完全改变了我国就业结构,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推进城镇化一定要回归到推动更多的人口融入城市这个本源上来,继续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


  《瞭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什么深刻关系?


  韩俊:现代化必然是由现代化城市和现代化乡村共同组成。我国之所以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原因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农村仍有4亿多人口。没有乡村的发展,城镇化就会缺乏根基。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农民进城了,城镇化发展了,“三农”问题就自动解决了。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要重新发现并利用好乡村的多元价值,使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能够相互协调,形成双轮驱动,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让现代化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


二、四个优先抓好“三农”


  《瞭望》:如何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韩俊: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一件找出来,解决好,不开空头支票。同时,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说到做到,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夯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具体的做法,就是做到四个“优先”。


  一是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班子。近日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当懂“三农”,会抓“三农”,分管负责人应该成为抓“三农”的行家里手。


  《条例》强调,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其主要精力要抓“三农”。同时,提出要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干事创业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优秀的农村工作干部。


  二是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引导和支持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和集聚,释放农村发展潜力。


  《条例》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医生队伍素质,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等。


  三是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


  据初步测算,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确定的重点任务,总投资需要7万亿元以上。尽管当前财政支出压力比较大,但压力再大,也要按照中央要求,把“三农”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四是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截至2018年底,全国还有近1/3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80%的村庄生活污水无法处理,拥有卫生厕所的农户比例只有48.6%,1/3的行政村内的道路没有实现硬化。下一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还比较繁重。




三、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为根本


  《瞭望》:当前如何围绕让农民富裕起来推进乡村振兴?


  韩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富裕起来。要充分发挥农村资源、生态、文化等优势,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一是深入推进农业的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产业兴县强村,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一些区域性的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


  二是农产品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现在许多优质农产品还是在田头卖,还是提篮小卖,还是“披头散发地”卖,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要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加强农产品产后的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特别是加快补上冷链物流等短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做足文章。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当前,乡村基础设施落后,最突出的是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落后,要培养大量适应数字农业发展的人才,赋予农民更多的数字化工具。


  四是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业产业链的收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但也不是简单地以一产去接二产、接三产,关键是完善各类利益主体的联结机制,通过就业带动、订单农业、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能够合理地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五是粮食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多年来,我国解决粮食问题的经验,就是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是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农民种粮吃亏是粮食生产最危险的时候。二是建立健全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保障产粮大县抓粮得实惠、有发展,不能让粮食主产区产粮越多越吃亏。


  制定粮食政策,要始终把这两点作为最基本的立足点,各级地方政府要自觉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特别是粮食主销区要切实落实责任,不能把“饭碗”的问题都丢给别人去解决。如果一个地方真的把粮食生产搞没了,就是抛弃了责任。这方面需要有硬约束。


四、更好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瞭望》:在继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什么说要更好地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韩俊:乡村振兴,一方面是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同时也是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一是把文化建设放在乡村振兴更加重要的位置。乡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乡村传统的建筑急剧减少,乡村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土文化特色遭到破坏。


  以城市审美标尺改造农村的做法,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乡村建设退化为简单的环境整治,甚至等同于建筑立面的化妆式改造,乡村建设“千村一面”,乡村美食、文化习俗、传统手工艺、生活形态日益“去乡土化”,乡村社会关系和文化特色在一些地方快速消失,乡村文化甚至日渐荒芜。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乡村,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这是我们乡村振兴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促进乡村振兴不仅要把乡土文化传承保护好,还要不断地发扬光大。乡村振兴要提倡见人、见物、见生活,传承活态的乡土文化,保存文化基因,守护文化根脉。


  二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当前,乡村文明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不养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违背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的现象增多,一些农村地区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和过度消费盛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弘扬乡村文明。


  三是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有效的治理,就没有乡村全面的振兴。目前,乡村治理仍然是国家治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要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重点从治理理念更新、治理体系优化、治理手段创新等方面综合施策,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五、乡村振兴一定要从容建设


  《瞭望》:在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怎样才能保证不走偏、不变样?


  韩俊:现阶段,有的村庄肯定要向城镇形态演变,像大城市郊区村,有的村庄会长期存在,有的村庄会逐渐衰落消亡,这符合村庄演进规律。但哪些保留、哪些整治、哪些缩减、哪些做大,都要科学论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只有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才能不走偏、不变样。


  乡村振兴一定要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能光追求速度,特别是不能不顾农民意愿,把建设城市那一套放到农村照抄照搬,大搞撤村并居集中上楼,搞得治理半径越来越大,基层组织离农民越来越远。



  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要扎实做好市县村庄空间布局规划。要科学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型村庄规划,注重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留乡土风情风貌,不断挖掘田园和乡土价值,扬农村之长、补农村之短,打造各具特色美丽宜居的现代乡村。


来源:今日头条


相关内容

010-83318888

XML 地图